第60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60章
照微攬衣立於庭中, 攥著越羅衫柔軟的袖角,以指腹輕輕摩挲。
這是她言不由衷時慣有的動作。
“先賢尚說,萬惡淫為首, 論跡不論心,論心則世上無完人。”
照微望著祁令瞻,又緩聲說道:“無論我對薛序鄰懷著怎樣的情感, 只存於心而未瀉於跡,我從未因此刻意優待他,或者假公濟私接近他。即使如此, 在兄長眼裏,也是不可饒恕的罪過嗎?”
她承認了。
許久,他啞聲說:“我並非是怪罪你的意思。”
照微轉而反問他道:“你方才質問的語氣, 指責的神情, 如果不是怪罪, 難道是體諒和理解嗎?”
祁令瞻默然,心道,那他該如何,恕他實在難以對此表示高興和祝福。
照微向他走近一步, 對他說:“兄長克己守禮, 或許心裏也有知不可而放不下的人,雖是情難自禁,但論跡不論心,你也沒有做錯什麽, 是不是。”
明知不可而情難自禁之人……
照微心中猜的姚清意,祁令瞻心裏想的卻是眼前人。
他忍耐著不知生於何處的刺痛, 忍耐著腦中嗡然,耳畔轟鳴。
最後說:“是。”
尖銳的指甲掐斷了袖角的金線, 照微從他臉上移開目光,輕聲說:“你能體諒就好。”
祁令瞻尚未來得及將與姚清意退婚的事告訴她,此事是照微後來從錦春口中聽說的。
錦春一邊給玉佩打絡子一邊嘴裏不閑著,說她路過丞相府時聽來的逸聞。
“相府二娘子為了個琴師,竟然把參知大人的婚給退了,怪不得看參知大人這兩天不太高興,這不是讓旁人看笑話,說他堂堂副相,比不得一個樂籍男子麽?”
錦秋說道:“心之所慕,與地位無關,拋開姚丞相,這位二娘子倒是個閨中英豪。”
說罷轉頭看向照微,想問問她的看法,卻見她手裏端著一碗酥酪,怔然面窗不語。
姚清意竟然退婚了?
照微想起大相國寺那一面,從姚清意婢女那張揚的作態裏,可以窺見她對兄長十分滿意,如今怎舍得驟然退婚?
是兄長為了太傅之位,逼迫她這樣做的麽?
總覺得哪裏說不通。再聯想起祁令瞻前幾日的態度,更覺怪異。
不知不覺間,一碗酥酪見了底,她腦海中仍是繚亂理不清思緒,索性擱下碗,不想了。
至少這個結果,她是樂意見到的,於公如此,於私亦如此。
武炎元年八月底,永平侯世子祁令瞻襲爵,承永平侯之位,與禮部的儀服一同到永平侯府的,還有加任他為太傅的聖旨。
張知前來傳旨,宣讀畢聖旨後,將拂塵往臂上一掛,笑瞇瞇將黃絹軸旨交予祁令瞻。
“恭喜侯爺加官進爵,天恩厚信,周公、伊尹之功可待。”
祁令瞻面上雲淡風輕,接過聖旨後問他:“太後還說了什麽?”
張知道:“詞頭是太後教皇上寫的,遞到中書門下草詔審議,娘娘只叫仆領了旨來宣,沒交代別的話。想是姚黨未反對此事,所以娘娘便沒有多留心,沒有輕慢大人的意思。”
“是嗎。”
祁令瞻指腹摩挲著絹面,看著其上敷衍的程制化公文,不由得在心中想,倘今日加封太傅的人是薛序鄰,她也會這般漠不關心麽?
這樣想,又覺得自尋煩惱,索然無味。
他向張知還禮道:“有勞你跑這一趟,明日朝會後我再入宮謝恩。”
張知告辭出府,一只腳邁出門去,突然拍了下腦袋,想起件事,忙又甩著拂塵折身回去。
“娘娘確實交代了件事,險些給忘了。”
祁令瞻腳步頓住,回身望向他。
張知說:“娘娘說,陛下的功課不能再耽擱,請大人與禮部商議好,早日入宮教導陛下。另外,為促陛下勤學,娘娘從世家子弟中選了幾個適齡的孩子,與盞姑娘一同伴天子讀書。”
祁令瞻點頭,“知道了。”
果然不該有什麽期待。
九月初二,祁令瞻正式以太傅的身份往紫宸殿,為李遂以及諸位伴讀授課傳道。
殿中寬闊森嚴,內侍垂立,東向置一張香案,案邊躡席上鋪著氍毹軟毯,案上放著一本《孟子》,書上壓著一柄黑沈沈的戒尺。
李遂為西向坐之首,他一走進來,先看見那柄戒尺,不由得渾身一顫,偷偷擡眼覷祁令瞻,只覺他像一尊索命的玉面羅剎。
一看就不如薛錄事好說話。
巳時正,君臣師生互相見過禮,祁令瞻讓他們翻開書,開始為他們講解《孟子》中的《離婁》篇。
此篇是四書入門的篇章,也是孟子王政之道的通論。姜赟為太傅時,曾反覆提點此篇,祁令瞻近日選了這篇,並非為了教李遂往更深層次釋論作解,而是為了考察他的心性和學識。
釋到“徒法不足以自行,徒善不足以為政”一句時,忽見西向旁側小案高舉起一條細孱孱的胳膊。
見太傅望向她,阿盞直接站起來道:“太傅大人,我聽不明白。”
豈止是聽不明白,她不過兩歲多些,字還未識得幾個。
聞言,殿中幾位小兒郎皆以書掩嘴,竊竊低笑。這笑並不帶有惡意,眾人打量她,仿佛是打量一只誤闖進學舍的春百靈。
李遂也笑,哄她道:“盞妹妹,你乖一些,這裏不是你玩的地方,過晌朕請你吃桂花糖。”
阿盞不高興,撅嘴看向祁令瞻,“表姐說,讓我聽不懂就問太傅。”
她眼睛亮若辰星,聲音也清靈如落泉,祁令瞻望著她,想象照微兩歲時的模樣,不由得牽了牽嘴角,目光也變得柔和。
他知道,照微讓阿盞同來聽講,並非是打發她來玩耍的意思。
祁令瞻看向李遂,說:“請陛下為盞姑娘釋義,務求簡潔明了。”
李遂捏著書角說道: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國家只有法令就很難施行,君王只心地善良也不能處理好政事。”
祁令瞻問阿盞:“你明白了麽?”
阿盞緩緩搖頭。
李遂說:“太傅,阿盞她還小,是不會明白這些治國理政的道理的。”
祁令瞻問他何以為國。
李遂想了想,說:“君王統禦群臣,朝廷管束百姓,是以為國。”
“若如此,民之不存,君將焉附,孟聖說‘仁’,正是告誡君主要愛民如子。”
祁令瞻聲音溫和,卻並不讚同李遂的態度,他說:“既然愛民如子,更要教民如子。上至士人,下至婦孺,皆為大周子民,君王的執政理念既要為士人支持,也要為婦孺理解,如此才能不失人。陛下尚不能令婦孺同心,此陛下之失。”
李遂訝然,捏著書角不說話了,耳朵悄悄泛紅。
祁令瞻的目光越過李遂,看向端坐在他身後的少年,“你是沈雲章的兒子?”
少年起身一禮,“回太傅,家父為禮部尚書沈雲章,臣名沈懷書,家中行七。”
祁令瞻點點頭,讓他為阿盞解釋“徒法不足以自行,徒善不足以為政”這句話。
沈懷書轉向阿盞,略一思索後回答道:“譬如錢塘發了水災,許多百姓沒有飯吃,朝廷要發放救濟糧食,以免百姓餓死,這就是善。但是不能把糧食堆在街上,任由百姓哄搶,這樣達不到救災的目的,甚至會造成新的矛盾,因此只有善意是不夠的,還需要立下規矩。譬如按照家中人口數或者田地受災數目來發放糧食,這便是‘法’。‘法’和‘善’缺了哪一個,受災的百姓都吃不上飯。”
他說完,祁令瞻問阿盞:“這樣解釋,你明白了麽?”
阿盞舉一反三道:“祖父經常將紋路有殘次的布匹送給夥計們帶回家,這是善,但是能領到布匹的夥計都是從不偷懶的人,若有人未經祖父允許就將布匹偷走,祖父就會打他板子,這是法。”
聞言,眾人皆笑,李遂也忍不住以書遮面,誇她聰明。
祁令瞻頷首,說:“這是最淺顯的一層,聖人之言,有更深的道理,你會慢慢明白的。”
授課結束後,祁令瞻給他們布置了抄寫和背誦的課業,眾學生揖禮而退,出了紫宸殿。
沈懷書等伴讀的兒郎住在外宮,他剛走下臺階,聽到身後一聲脆生生的呼喊,“沈家哥哥!你等等!”
沈懷書轉身,見那位盞姑娘甩開了女官的手,提著裙子朝他跑來,雲紗羅裙飛舞,像一只翩躚而來的蝴蝶。
在她身後,慢慢跟著當朝皇帝李遂。
沈懷書朝李遂行禮,“臣參加陛下,陛下萬歲。”
李遂指了指阿盞:“不是朕找你,是阿盞找你。”
阿盞讓沈懷書伸出手,在他手心裏放了一顆油紙包裹的桂花糖。
她說:“剛才謝謝你為我解惑,這是請你吃的桂花糖,是錦秋姑姑的手藝,可甜了!”
沈懷書躬身說是太傅點名,推辭不肯受,李遂見阿盞有些不高興,命令沈懷書道:“讓你收你就收著。”
沈懷書只好握住掌心,油紙的棱角讓他微感刺癢。
他恭敬說道:“臣遵命。”
見他收了,李遂拉起阿盞的手說:“好了,現在可以走了,我說他不喜歡桂花糖,下回別給他了。”
他牽著阿盞的手離開,祁令瞻負手站在紫宸殿玉墀上,遠遠看著這一幕。
張知來為太傅賜酒宴,見他盯著那沈懷書,說道:“這位沈七郎出身不好,生母是家婢,他在家中一向名聲不顯,沒想到這次為皇上選侍讀,沈家那幾個小子裏,只有他中了選。”
“此人聰敏,是良佐之材,”祁令瞻說,“只要將來別像他爹沈雲章那樣油滑。”
沈懷書出宮歸府,剛一進家門,尚未喝口水,便被請去前院,當著家中老爺夫人的面,將今日授課時的情形覆述一遍。
隨身侍從不與他同心,因此沈懷書不敢隱瞞,將太傅點他解惑、太後表妹贈糖一事和盤托出。
“你這個混賬東西!這風頭也是你能出的?”
沈雲章氣極,揚手給了他一耳光,沈懷書臉上火辣辣疼,不敢自辯,撩衣跪地領罰。
“那盞姑娘是什麽人?太後的表妹,未來的皇後!皇上說她年幼無知,那就是年幼無知,你同她解釋治國之道,踩著皇上的面子向她賣好,是打算將我沈家揉成皇上眼裏的一顆沙子嗎?!”
沈夫人慢悠悠捧著茶碗,冷笑道:“他才六歲,就懂得在家裏藏拙,關鍵時候露鋒芒。當初他踩著三郎中選侍讀的時候我就提醒過老爺,這是個心思不老實的,將來必會給家中惹禍,果然,第一天就敢得罪皇上。咱們且看著吧,更大的禍事還在後頭呢。”
冷言冷語如刀鋒一般,刮在他火辣辣的側臉上,沈懷書垂目望著青石板的縫隙,見一只螞蟻正竭力搬著一粒茶糕屑攀爬,被父親一腳碾成了齏粉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照微攬衣立於庭中, 攥著越羅衫柔軟的袖角,以指腹輕輕摩挲。
這是她言不由衷時慣有的動作。
“先賢尚說,萬惡淫為首, 論跡不論心,論心則世上無完人。”
照微望著祁令瞻,又緩聲說道:“無論我對薛序鄰懷著怎樣的情感, 只存於心而未瀉於跡,我從未因此刻意優待他,或者假公濟私接近他。即使如此, 在兄長眼裏,也是不可饒恕的罪過嗎?”
她承認了。
許久,他啞聲說:“我並非是怪罪你的意思。”
照微轉而反問他道:“你方才質問的語氣, 指責的神情, 如果不是怪罪, 難道是體諒和理解嗎?”
祁令瞻默然,心道,那他該如何,恕他實在難以對此表示高興和祝福。
照微向他走近一步, 對他說:“兄長克己守禮, 或許心裏也有知不可而放不下的人,雖是情難自禁,但論跡不論心,你也沒有做錯什麽, 是不是。”
明知不可而情難自禁之人……
照微心中猜的姚清意,祁令瞻心裏想的卻是眼前人。
他忍耐著不知生於何處的刺痛, 忍耐著腦中嗡然,耳畔轟鳴。
最後說:“是。”
尖銳的指甲掐斷了袖角的金線, 照微從他臉上移開目光,輕聲說:“你能體諒就好。”
祁令瞻尚未來得及將與姚清意退婚的事告訴她,此事是照微後來從錦春口中聽說的。
錦春一邊給玉佩打絡子一邊嘴裏不閑著,說她路過丞相府時聽來的逸聞。
“相府二娘子為了個琴師,竟然把參知大人的婚給退了,怪不得看參知大人這兩天不太高興,這不是讓旁人看笑話,說他堂堂副相,比不得一個樂籍男子麽?”
錦秋說道:“心之所慕,與地位無關,拋開姚丞相,這位二娘子倒是個閨中英豪。”
說罷轉頭看向照微,想問問她的看法,卻見她手裏端著一碗酥酪,怔然面窗不語。
姚清意竟然退婚了?
照微想起大相國寺那一面,從姚清意婢女那張揚的作態裏,可以窺見她對兄長十分滿意,如今怎舍得驟然退婚?
是兄長為了太傅之位,逼迫她這樣做的麽?
總覺得哪裏說不通。再聯想起祁令瞻前幾日的態度,更覺怪異。
不知不覺間,一碗酥酪見了底,她腦海中仍是繚亂理不清思緒,索性擱下碗,不想了。
至少這個結果,她是樂意見到的,於公如此,於私亦如此。
武炎元年八月底,永平侯世子祁令瞻襲爵,承永平侯之位,與禮部的儀服一同到永平侯府的,還有加任他為太傅的聖旨。
張知前來傳旨,宣讀畢聖旨後,將拂塵往臂上一掛,笑瞇瞇將黃絹軸旨交予祁令瞻。
“恭喜侯爺加官進爵,天恩厚信,周公、伊尹之功可待。”
祁令瞻面上雲淡風輕,接過聖旨後問他:“太後還說了什麽?”
張知道:“詞頭是太後教皇上寫的,遞到中書門下草詔審議,娘娘只叫仆領了旨來宣,沒交代別的話。想是姚黨未反對此事,所以娘娘便沒有多留心,沒有輕慢大人的意思。”
“是嗎。”
祁令瞻指腹摩挲著絹面,看著其上敷衍的程制化公文,不由得在心中想,倘今日加封太傅的人是薛序鄰,她也會這般漠不關心麽?
這樣想,又覺得自尋煩惱,索然無味。
他向張知還禮道:“有勞你跑這一趟,明日朝會後我再入宮謝恩。”
張知告辭出府,一只腳邁出門去,突然拍了下腦袋,想起件事,忙又甩著拂塵折身回去。
“娘娘確實交代了件事,險些給忘了。”
祁令瞻腳步頓住,回身望向他。
張知說:“娘娘說,陛下的功課不能再耽擱,請大人與禮部商議好,早日入宮教導陛下。另外,為促陛下勤學,娘娘從世家子弟中選了幾個適齡的孩子,與盞姑娘一同伴天子讀書。”
祁令瞻點頭,“知道了。”
果然不該有什麽期待。
九月初二,祁令瞻正式以太傅的身份往紫宸殿,為李遂以及諸位伴讀授課傳道。
殿中寬闊森嚴,內侍垂立,東向置一張香案,案邊躡席上鋪著氍毹軟毯,案上放著一本《孟子》,書上壓著一柄黑沈沈的戒尺。
李遂為西向坐之首,他一走進來,先看見那柄戒尺,不由得渾身一顫,偷偷擡眼覷祁令瞻,只覺他像一尊索命的玉面羅剎。
一看就不如薛錄事好說話。
巳時正,君臣師生互相見過禮,祁令瞻讓他們翻開書,開始為他們講解《孟子》中的《離婁》篇。
此篇是四書入門的篇章,也是孟子王政之道的通論。姜赟為太傅時,曾反覆提點此篇,祁令瞻近日選了這篇,並非為了教李遂往更深層次釋論作解,而是為了考察他的心性和學識。
釋到“徒法不足以自行,徒善不足以為政”一句時,忽見西向旁側小案高舉起一條細孱孱的胳膊。
見太傅望向她,阿盞直接站起來道:“太傅大人,我聽不明白。”
豈止是聽不明白,她不過兩歲多些,字還未識得幾個。
聞言,殿中幾位小兒郎皆以書掩嘴,竊竊低笑。這笑並不帶有惡意,眾人打量她,仿佛是打量一只誤闖進學舍的春百靈。
李遂也笑,哄她道:“盞妹妹,你乖一些,這裏不是你玩的地方,過晌朕請你吃桂花糖。”
阿盞不高興,撅嘴看向祁令瞻,“表姐說,讓我聽不懂就問太傅。”
她眼睛亮若辰星,聲音也清靈如落泉,祁令瞻望著她,想象照微兩歲時的模樣,不由得牽了牽嘴角,目光也變得柔和。
他知道,照微讓阿盞同來聽講,並非是打發她來玩耍的意思。
祁令瞻看向李遂,說:“請陛下為盞姑娘釋義,務求簡潔明了。”
李遂捏著書角說道: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國家只有法令就很難施行,君王只心地善良也不能處理好政事。”
祁令瞻問阿盞:“你明白了麽?”
阿盞緩緩搖頭。
李遂說:“太傅,阿盞她還小,是不會明白這些治國理政的道理的。”
祁令瞻問他何以為國。
李遂想了想,說:“君王統禦群臣,朝廷管束百姓,是以為國。”
“若如此,民之不存,君將焉附,孟聖說‘仁’,正是告誡君主要愛民如子。”
祁令瞻聲音溫和,卻並不讚同李遂的態度,他說:“既然愛民如子,更要教民如子。上至士人,下至婦孺,皆為大周子民,君王的執政理念既要為士人支持,也要為婦孺理解,如此才能不失人。陛下尚不能令婦孺同心,此陛下之失。”
李遂訝然,捏著書角不說話了,耳朵悄悄泛紅。
祁令瞻的目光越過李遂,看向端坐在他身後的少年,“你是沈雲章的兒子?”
少年起身一禮,“回太傅,家父為禮部尚書沈雲章,臣名沈懷書,家中行七。”
祁令瞻點點頭,讓他為阿盞解釋“徒法不足以自行,徒善不足以為政”這句話。
沈懷書轉向阿盞,略一思索後回答道:“譬如錢塘發了水災,許多百姓沒有飯吃,朝廷要發放救濟糧食,以免百姓餓死,這就是善。但是不能把糧食堆在街上,任由百姓哄搶,這樣達不到救災的目的,甚至會造成新的矛盾,因此只有善意是不夠的,還需要立下規矩。譬如按照家中人口數或者田地受災數目來發放糧食,這便是‘法’。‘法’和‘善’缺了哪一個,受災的百姓都吃不上飯。”
他說完,祁令瞻問阿盞:“這樣解釋,你明白了麽?”
阿盞舉一反三道:“祖父經常將紋路有殘次的布匹送給夥計們帶回家,這是善,但是能領到布匹的夥計都是從不偷懶的人,若有人未經祖父允許就將布匹偷走,祖父就會打他板子,這是法。”
聞言,眾人皆笑,李遂也忍不住以書遮面,誇她聰明。
祁令瞻頷首,說:“這是最淺顯的一層,聖人之言,有更深的道理,你會慢慢明白的。”
授課結束後,祁令瞻給他們布置了抄寫和背誦的課業,眾學生揖禮而退,出了紫宸殿。
沈懷書等伴讀的兒郎住在外宮,他剛走下臺階,聽到身後一聲脆生生的呼喊,“沈家哥哥!你等等!”
沈懷書轉身,見那位盞姑娘甩開了女官的手,提著裙子朝他跑來,雲紗羅裙飛舞,像一只翩躚而來的蝴蝶。
在她身後,慢慢跟著當朝皇帝李遂。
沈懷書朝李遂行禮,“臣參加陛下,陛下萬歲。”
李遂指了指阿盞:“不是朕找你,是阿盞找你。”
阿盞讓沈懷書伸出手,在他手心裏放了一顆油紙包裹的桂花糖。
她說:“剛才謝謝你為我解惑,這是請你吃的桂花糖,是錦秋姑姑的手藝,可甜了!”
沈懷書躬身說是太傅點名,推辭不肯受,李遂見阿盞有些不高興,命令沈懷書道:“讓你收你就收著。”
沈懷書只好握住掌心,油紙的棱角讓他微感刺癢。
他恭敬說道:“臣遵命。”
見他收了,李遂拉起阿盞的手說:“好了,現在可以走了,我說他不喜歡桂花糖,下回別給他了。”
他牽著阿盞的手離開,祁令瞻負手站在紫宸殿玉墀上,遠遠看著這一幕。
張知來為太傅賜酒宴,見他盯著那沈懷書,說道:“這位沈七郎出身不好,生母是家婢,他在家中一向名聲不顯,沒想到這次為皇上選侍讀,沈家那幾個小子裏,只有他中了選。”
“此人聰敏,是良佐之材,”祁令瞻說,“只要將來別像他爹沈雲章那樣油滑。”
沈懷書出宮歸府,剛一進家門,尚未喝口水,便被請去前院,當著家中老爺夫人的面,將今日授課時的情形覆述一遍。
隨身侍從不與他同心,因此沈懷書不敢隱瞞,將太傅點他解惑、太後表妹贈糖一事和盤托出。
“你這個混賬東西!這風頭也是你能出的?”
沈雲章氣極,揚手給了他一耳光,沈懷書臉上火辣辣疼,不敢自辯,撩衣跪地領罰。
“那盞姑娘是什麽人?太後的表妹,未來的皇後!皇上說她年幼無知,那就是年幼無知,你同她解釋治國之道,踩著皇上的面子向她賣好,是打算將我沈家揉成皇上眼裏的一顆沙子嗎?!”
沈夫人慢悠悠捧著茶碗,冷笑道:“他才六歲,就懂得在家裏藏拙,關鍵時候露鋒芒。當初他踩著三郎中選侍讀的時候我就提醒過老爺,這是個心思不老實的,將來必會給家中惹禍,果然,第一天就敢得罪皇上。咱們且看著吧,更大的禍事還在後頭呢。”
冷言冷語如刀鋒一般,刮在他火辣辣的側臉上,沈懷書垂目望著青石板的縫隙,見一只螞蟻正竭力搬著一粒茶糕屑攀爬,被父親一腳碾成了齏粉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